約莫一刻鐘前。
御書房內(nèi),香爐中檀煙裊裊,一股子安神沉靜的香味,炭火跳躍閃爍,書房里卻是氣壓低沉,伺候的宮人各個屏住呼吸,大氣都不敢出一下,生怕惹到了正在氣頭上的皇上。
安裕坐在案后,臉色沉如冰霜。掌中紅珊瑚手串被他捻得飛快,啪嗒啪嗒作響,像是要捻碎一般。
他早早收到前線秘報,西北大捷,說蘇妃的兄長,蘇承軒已經(jīng)帶人攻下烏古思一部,其余韃靼部落也是望風(fēng)而逃。
此次大勝,本是振奮人心的好事,可偏偏蘇承軒率領(lǐng)將士將烏古思一部連同青壯老幼,一同屠戮了個干凈。
今年關(guān)中一帶遭了蝗災(zāi),撫恤民生國庫就空了大半,四處開戰(zhàn)已經(jīng)有些難以為繼,安裕只想將西北這幫蠻子打痛之后,能過個好年。
若順利,甚至能簽些條約穩(wěn)住局勢,來日再徐徐圖之,將其殲滅。
因此蘇承軒出行前,安裕千叮嚀萬囑咐,萬不可殺俘,激起韃靼十三部的反抗之心,若是這幫蠻子抱團作戰(zhàn),以國庫此時的境況,恐怕難以為繼。
怕蘇承軒陰奉陽違,安裕還特意派了一位翰林學(xué)士前去督戰(zhàn),這位翰林雖然手中并無實權(quán),可卻是實打?qū)嵉娜铣?,忠心的?;逝?,為人更是耿直,剛正不阿?br/>
可就連這樣的老頑固都沒勸住蘇承軒,這蘇承軒好到底有沒有將他這個皇帝放在眼里?
更可氣的是,安裕早朝安排言官彈劾蘇承軒殺俘一事。此事總要做個樣子,也好向韃靼十三部傳遞他們可以派人求和的信息。
但偏偏朝中上下,各個上趕著為蘇承軒請賞,唯有禮部尚書進言年關(guān)殺俘有傷天和,更違背大國氣度,如此豈不是叫周邊小國人人自危,抱團抵制天朝。
想起禮部尚書,安裕的臉色好了一些,果然家風(fēng)還是很重要,禮部尚書是個好的,教養(yǎng)出的宜貴人也很是合他的心意。
早朝不歡而散,安裕宣了幾位心腹重臣前來議事,可偏偏就連他的心腹都為蘇承軒說好話。
話里話外的意思,就是蘇承軒所為雖有違制,但亦為大義除患,若此時不賞,恐寒功臣之心。
安裕已經(jīng)被氣到臉色發(fā)白,但底下跪著的到底是支持他上位的心腹老臣,也只能揮揮手,揮退眾人。
御書房空了下來,安?;叵肫鸾裉鞆脑绯_始的種種,卻是越想越氣。
朝中眾人如此,到底還有沒把他當皇帝?這蘇承軒人不在京城,卻有無數(shù)人替他說話,莫不是背地里早有結(jié)黨營私,謀權(quán)奪位的想法?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